脱氮技术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近几年,随着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突显,城镇污水厂排放标准的提升已是大势所趋,在环保越来越严的趋势下,各地纷纷出台更加严格的地标排放标准,污水厂排放标准向地标IV类水看齐。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的污水厂都做了哪些提标改造,已经到了什么标准?

脱氮现状和问题分析

水体中氮元素过量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不仅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同时威胁到水源地的取水安全,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局面。

脱氮技术介绍

当前,污水处理厂为实现氮达标,往往投加大量外部碳源,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不足,客观上需要补充碳源;另一方面是用于消耗大量通过内回流带入缺氧区的溶解氧,以提高反硝化速率,弥补反硝化时间和反硝化菌群数量的不足。对外部碳源投加的强烈依赖,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污水处理厂运营成本,还导致污泥产量明显增加,进一步加重了后续污泥处理处置的困难。今后的污水深度脱氮处理工艺将不再依赖碳源投加。

脱氮技术应用及案例

自养反硝化脱氮技术是一种无需外加有机碳源即可实现水中硝态氮深度去除的新型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自养反硝化技术的核心是自主研发的耦合生物电子载体、功能菌剂和非碳源依赖型深度脱氮工艺系统。在耦合生物电子载体中,碱度供体均匀分布可以有效平衡脱氮过程的酸碱度,实现生物活性的自维持;多元电子供体的引入,可以有效促进微生物的代谢偶联作用,实现脱氮反应过程的自激活。

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18810885505/1386701992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环保科技园地锦路7号院11号楼101-1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金川街道竹亭路6号
邮箱:bjzhhlkj@163.com